首页 > 原站 > 重点推荐 > 正文

重点推荐

儒学十题

日期: 2010-10-26 浏览:

儒学十题
曾枣庄
 
提要:上世纪两次全盘否定孔子,否定儒学是错误的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,开始重新评价孔子和儒学,这对弘扬传统文化很有意义。但凡事有度,过犹不及。近年来的有些提法,似乎都有褒扬过度之嫌。
关键词:孔孟之道 独尊儒术 中国文化的多样性
一、从任继愈“颇感忧虑”说起
2010年3月19日,《光明日报》发表了王蒙的《纪念任继愈先生》,文章说:“任老对于儒学治国的类似说法颇感忧虑,他甚至于觉得有些意见不太好提。我听了,有震动感。头两月,我参加他主持的文津图书奖典礼,我注意了,受奖的书中有李零教授的《丧家狗》,这是一本比较客观地谈孔子、谈儒学的书,只有愚昧的网虫们才一看书名便向李教授发出狗血喷头式的鼓噪。”看来任老和王老对目前的儒学热都有些不以为然,甚至“颇感忧虑”。
在上世纪,孔子两次成为被批判的对象,“五·四运动”提出了“打倒孔家店”的口号;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批周公运动中,孔子又成为被痛打的“落水狗”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,拨乱反正,重新评价孔子,为他开各种研讨会,举行各种祭祀大典,争编《儒藏》。这是好事,对弘扬传统文化很有意义。但褒扬过头与批判过头一样,都难免令人生疑。现在有些人所宣扬的孔子,是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吗?他们所宣扬的儒学,是真儒学吗?有人说是孔子和儒学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、发展和繁衍,没有这份珍贵遗产,我们就会重过“从人到猿”的生活。这实际是宋人“天不生仲尼,万古长如夜”[1]的现代版,好像没有孔子,中国人白天都只有打着灯笼才能走路。据说,“第一届儒学国际研讨会”发表了《吉隆坡宣言》,提出“正式启动”“以儒学救世”。儒学如果真能“救世”,至少中国不需要“救”了,因为两千多年前中国早已被“救”过了。但事实是,孔子生前东奔西走,周游列国,未能救世;孔子死后,历代“独尊儒术”的帝王及孔孟之徒,也没有能够救世。这都是一些过分溢美之词,不符合历史实际。
《红楼梦》第一回写太虚幻境有一幅对联:“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。”此联可作各种不同理解,我的理解是:把“假”的说成“真”的,人们怕受骗上当,就会把“真”的也认为是“假”的;把“无”说成“有”,“无中生有”,人们怕受骗上当,就会把真实的存在(“有”)也会当作不存在(“无”)。上、下联的前半句,以“假作真”,以“无为有”,揭露了社会普遍存在的假货充斥的现象;后半句“真亦假”、“有还无”,揭示了它的严重后果:“真亦假”,没有人相信“真”了;“有还无”,没有人再相信“有”了。这恐怕就是任、王二老“颇感忧虑”的原因吧。因此,为了维护“真”,就必须识破“假”;为了维护“真孔学”、“真儒学”,就必须识破“假孔学”、“假儒学”、“假道学”。


作者简介:曾枣庄,四川大学教授(成都 610064)。
[1]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前集巻五四引《唐子西语录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,北京:1962年,第367页。
……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文史哲》2011年第一期刊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