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文史哲》创刊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举行

日期: 2011-05-08 浏览:

5月5日上午,山东大学邵馆报告厅内,高朋满座,泰斗云集,我国人文科学学术名刊《文史哲》杂志创刊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此隆重举行。教育部社科司出版处处长田敬诚,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、中国法学会副会长、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,山东省高校工委书记、山东省教育厅厅长、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齐涛,山东大学终身教授、儒学高等研究院理事会副理事长、学术委员会主任庞朴先生,著名学者、中国红学会荣誉会长、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李希凡先生,日本中国学会理事长、大东文化大学教授、山东大学名誉教授池田知久先生,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德龙先生,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、山东省书刊发行业协会会长杨学锋等出席大会。

徐显明在纪念大会致辞中高度肯定了《文史哲》创刊六十年来的办刊成就,认为《文史哲》作为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唯一代表,荣获“中国出版政府奖”,是对《文史哲》60年办刊历程和其在学界和期刊界地位的充分肯定,也是对《文史哲》既有办刊方向的肯定。他认为,《文史哲》下一步的主要使命是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。在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地位愈发重要的今天,作为一份已被西方主流学界认可和接受的杂志,《文史哲》无疑承担着传播和推介中国文化的特殊责任和义务。因而,《文史哲》必须率先国际化,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载体和桥梁。

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主持会议,田敬诚,齐涛,杨学锋,《文史哲》杂志主编王学典教授,李希凡先生,池田知久先生,山东大学原校长、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曾繁仁先生,著名学者、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洪教授,北京师范大学教授、全国高校学报界资深专家潘国琪先生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前主编、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前理事长龙协涛先生,《清华大学学报》主编、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仲伟民教授等分别讲话,共同回顾《文史哲》六十年所走过的不凡历程,总结《文史哲》所给予新中国人文学术发展的突出贡献,认为六十年来《文史哲》杂志与新中国同行,见证了当代中国学术的风风雨雨和起起落落,折射出了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轨迹,以其卓荦不群的学术水准成为当代中国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刊物。同时他们希望《文史哲》杂志在今后能够继续探索改革与发展,不断创新,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办刊宗旨和高水平的办刊质量,继续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,在传承文明的同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,为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,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袁世硕先生、路遥先生、刘大钧先生、赵明义先生等,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建军、方宏建,副校长娄红祥,校长助理王剑敏、贾磊等参加了大会。

《文史哲》杂志创刊于1951年5月1日,是一份在海内外人文学术界享有巨大声望的老牌学术期刊,是一份能够反映中国大陆大学文科学术水准的老牌学报。它是古典学术发表的主要园地,人文学术潮流的引领者。自创刊至今,数度发起以“中国古史分期问题”、“中国农民战争史”、“资本主义萌芽问题”、 “《红楼梦》讨论”、“儒学是否宗教”、“疑古与释古”和“中国社会形态问题”等为代表的著名学术论战与重大讨论。它始终坚定不移地恪守“学者办刊,造就学者”的原则。“扶植小人物,延揽大学者”,是学界五十多年来对《文史哲》的广泛称誉。创刊伊始,华岗社长就规定,《文史哲》每期尽可能推出一个新作者,每期至少要有一篇论述现实的文章。一大批著名学者是在《文史哲》刊发了他们的处女作、成名作或代表作,如李希凡、李泽厚、庞朴、汝信等等。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著名学者大都在《文史哲》上发表过文章。《文史哲》杂志致力于中国古典学术研究,古典性和高端性是其所着力打造的特色。学术研究的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是其一贯的学术风格,“昌明传统学术,锻铸人文新知,植根汉语世界,融入全球文明”是《文史哲》的办刊宗旨。力争在全球文明的滋养下,传承本土人文研究的学统,进一步深入世界汉学学术圈,跻身世界汉学名刊之林,是《文史哲》的最终追求。而今,《文史哲》已经发行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,是中国大陆发行量最大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之一。《文史哲》由于始终如一地坚持“学术为本,质量立刊”的原则,1999年获得首届“国家期刊奖”;2003年成为“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”首批11家入选的学术期刊之一;2009年获“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力期刊”称号;2011年荣膺“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”殊荣。

作者:刘京希